首页成语词典隔靴搔痒隔靴搔痒的意思
xuēsāoyǎng

隔靴搔痒



隔靴搔痒

意思解释

基本解释隔着靴子挠痒痒。原为禅宗用语;比喻领会佛理不够透彻;未能悟境触机。后比喻说话写文章没有抓住主题;不中肯;不贴切;或做事没有抓住关键;不解决问题。

出处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康山契稳禅师》:“曰:‘恁么则识性无根去也?’师曰:‘隔靴搔痒。’”

例子批语家也必须深入生活,否则,隔靴搔痒的事情,总是难免的吧!(秦牧《鲜荔枝和干荔枝》)


基础信息

拼音gé xuē sāo yǎng

注音ㄍㄜˊ ㄒㄩㄝ ㄙㄠ 一ㄤˇ

繁体隔鞾搔癢

正音“搔”,不能读作“zǎo”。

感情隔靴搔痒是贬义词。
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近义词不得要领、劳而无功

反义词鞭辟入里、一语破的

英语scratch an itch from outside the boot


字义分解

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

※ 隔靴搔痒的意思解释、隔靴搔痒是什么意思由稀奇字典提供。

成语接龙(顺接)


相关成语


成语 解释
变幻无常 变幻:不规则的变化;常:常规。事物经常变化;没有一定规律。又作“变化无常”。
迩安远至 迩:近处。指近处的人安乐,远处的人来归附。形容政治清明。
俯拾即是 俯:低头;弯腰;即:就。一弯腰就可捡得;到处都是。形容为数很多;极容易得到。
人才济济 人才:指德才兼备的人或有某种特长的人。济济:众多的样子。形容有才能的人很多。济济:众多样子。
同病相怜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。怜:怜惜。
弦外之响 比喻言外之意。
心灰意冷 灰心失望,意志消沉。
逢人只说三分话 逢:遇见。指人与人互相欺瞒,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。
尾生之信 尾生:古代传说中坚守信约的人,他为守约而甘心淹死。比喻只知道守约,而不懂得权衡利害关系。
用心良苦 费劲心血
无法无天 法:法纪;天:天理。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;任意干坏事。现多形容违法乱纪;不受管束。
年少无知 年纪小,不懂事。
鸿鹄将至 鸿鹄:天鹅。指学习不专心。现表示将有所得。
皮开肉绽 绽:裂开。皮肉都裂开。形容被殴打得伤势极重。
举贤任能 举:推荐,选拔。举荐贤者,任用能人。
仁义道德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。
路无拾遗 见“路不拾遗”。
百无一是 是:对的;正确的。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。
心急如焚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极其焦急。焚:烧。
供不应求 供应不能满足实际需要。供:供应。
民不畏死 畏:惧怕。人民不怕死。形容不怕死的气慨。
大张旗鼓 大规模地摇旗擂鼓(张:展开;铺排;旗鼓:古代作战时传达军令的用具)。原形容作成的规模和声势大;现泛指做事规模和声势很大。
目不斜视 眼睛不往旁边看。形容目光庄重;神情严肃。
鸡胸龟背 凸胸驼背。
俭以养德 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。
鬼鬼祟祟 迷信的人指鬼怪;或指鬼怪害人。形容行为偷偷摸摸;不光明正大。
黑不溜秋 形容黑得很难看。
钿合金钗 钿盒和金钗,相传为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之信物。泛指情人之间的信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