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世知人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犹言知人论世。谓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。亦泛指鉴别人物,评论世事。
出处清·叶廷琯《鸥陂渔话·范石夫朋旧尺牍跋语》:“石夫高尚之情,谨慎之识,俱可见焉。附录之,亦可以论世知人也。”
例子《中国现在记》楔子:“但是穷而在下,权不我操,虽抱着拨乱反正之心,与那论世知人之识,也不过空口说白话,谁来睬我?”
基础信息
拼音lùn shì zhī rén
注音ㄌㄨㄣˋ ㄕˋ ㄓ ㄖㄣˊ
繁体論丗知人
感情论世知人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扬眉吐气(意思解释)
- 死脑瓜骨(意思解释)
- 释车下走(意思解释)
- 一轨同风(意思解释)
- 引鬼上门(意思解释)
- 不骄不躁(意思解释)
- 顺口溜(意思解释)
- 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(意思解释)
- 先声夺人(意思解释)
- 明知故问(意思解释)
- 兵无常势(意思解释)
- 汗牛充栋(意思解释)
- 直捣黄龙(意思解释)
- 青云直上(意思解释)
- 目不斜视(意思解释)
- 祸国误民(意思解释)
- 徇私舞弊(意思解释)
- 光前裕后(意思解释)
- 缠绵悱恻(意思解释)
- 祖传秘方(意思解释)
- 不治之症(意思解释)
- 讨价还价(意思解释)
- 横七竖八(意思解释)
- 迫不得已(意思解释)
- 前仆后继(意思解释)
- 不可告人(意思解释)
- 背乡离井(意思解释)
- 当头棒喝(意思解释)
※ 论世知人的意思解释、论世知人是什么意思由稀奇字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李代桃僵 | 僵:枯死。李树代替桃树而死。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。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。 |
苦尽甘来 | 尽:终结;甘:甜;美好。比喻艰苦的日子已经过去;美好的时光已经到来。 |
七搭八扯 | 同“七搭八搭”。 |
上无片瓦,下无插针之地 |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,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。形容一无所有,贫困到了极点。 |
擦肩而过 | 擦:挨。挨着肩而溜走。指没有抓住机会。 |
偃旗息鼓 | 偃:放倒;息:停止。原指秘密行军;不暴露目标。后用以指休战或不声不响停止行动。 |
一鼻子灰 | 比喻碰壁或受斥责。《红楼梦》五五回:“幸而平姐姐在这里,没得臊一鼻子灰,趁早知会他们去。” |
三十三天 |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,即忉利天。后形容最高的地方。 |
斗水活鳞 | 语本《庄子·外物》: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顾视车辙中,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!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,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鳞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资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树欲静而风不止 | 树要静止,风却不停地刮着。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。 |
大腹便便 | 便便:肥胖的样子。肚子又大又肥。形容人长得非常肥胖。多指腹内空虚而言。现也多用形容不劳而获的人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密锣紧鼓 | 锣声紧,鼓点密。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。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的气氛、声势。 |
过门不入 | 经过家门而不回家。形容忠于职守,公而忘私。 |
坐以待毙 | 待:等待;毙:死。坐着等死。指无力抗争或不想抗争。 |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 | 铄金:熔化金属;积毁:积累的毁谤;销骨:熔化骨头。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,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。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。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,其本质或目的不变。 |
驾轻就熟 | 驾:赶马车;轻:指轻便的车;就:到;熟:熟悉的道路。驾着轻便的车走熟悉的路。比喻办熟悉的事很容易。 |
山阴道上,应接不暇 | 山阴道:在会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风景优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胜看。后用下句比喻来往的人多,应接不过来。 |
一览无余 | 览:看。余:剩余。看一眼就全部看在眼里。 |
骄傲自满 | 自高自大;满足于自己已有的成绩。 |
过甚其词 | 话说得太过分;与实际不相符。 |
形形色色 | 形容事物类别很多;各种各样的都有。形形:原指生出这种形体;色色:原指生出这种颜色。 |
头上末下 | 第一次,初次。 |
顾影自怜 | 看着影子;自己怜惜自己。原形容孤独失意;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。 |
见所不见 | 见“见所未见”。 |
为所欲为 | 做想要做的事。形容任意而为;想干什么就干什么。为:做。 |
黯然神伤 | 心情沮丧;心神忧伤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