蜻蜓撼石柱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比喻不自量力。也比喻纹丝不动。
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2回:“这行者即去拿瓶,——唉,莫想拿得他动。好像似蜻蜓撼石柱,怎生摇得半分毫?”
例子清·吴璿《飞龙全传》第36回:“指望按倒了好绑缚,不想蜻蜓撼石柱一般,动也不动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qīng tíng hàn shí zhù
注音ㄑ一ㄥ ㄊ一ㄥˊ ㄏㄢˋ ㄕˊ ㄓㄨˋ
感情蜻蜓撼石柱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指不自量力。
近义词蚍蜉撼大树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倒背如流(意思解释)
- 木本水源(意思解释)
- 戒骄戒躁(意思解释)
- 志满意得(意思解释)
- 心里有鬼(意思解释)
- 不僧不俗(意思解释)
- 栋梁之材(意思解释)
- 斗唇合舌(意思解释)
- 安安静静(意思解释)
- 昂首挺胸(意思解释)
- 福无双至,祸不单行(意思解释)
- 一干二净(意思解释)
- 朝令夕改(意思解释)
- 色中饿鬼(意思解释)
- 诈奸不及(意思解释)
- 俭以养德(意思解释)
- 尘外孤标(意思解释)
- 不治之症(意思解释)
- 断香零玉(意思解释)
- 拔茅连茹(意思解释)
- 不能自拔(意思解释)
- 恶醉强酒(意思解释)
- 风虎云龙(意思解释)
- 风情月意(意思解释)
- 一条龙(意思解释)
- 时不我待(意思解释)
- 男大当婚(意思解释)
- 生知安行(意思解释)
※ 蜻蜓撼石柱的意思解释、蜻蜓撼石柱是什么意思由稀奇字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混淆是非 | 把对的说成错的;把错的说成对的。比喻故意制造混乱;使是非不清。 |
苦中作乐 | 在困苦中勉强自寻欢乐。 |
多谋善虑 | 谋:谋划,策划;虑:思考。富于智谋,又善于思考。 |
绰有余裕 | 形容态度从容,不慌不忙的样子。后也指能力、财力足够而有剩余。 |
仰屋著书 | 仰:脸向上;著:写。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 |
苦口之药 | 苦口:口味苦。有疗效的药往往味苦难吃。比喻尖锐的批评,听起来觉得不舒服,但对改正错误很有好处。 |
触目皆是 | 触目:目光所及;皆:都。眼睛所见到的都是。 |
百无一是 | 是:对的;正确的。一点正确的地方也没有。 |
暴取豪夺 | 豪:强横。用暴力劫夺。 |
直捣黄龙 | 直接捣毁敌人的巢穴。捣:捣毁;黄龙:黄龙府;金人腹地。现泛指敌人腹地。 |
逆来顺受 | 逆:不顺;顺:顺从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恶劣的境遇而顺从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花言巧语 | 原指铺张修饰而无实际内容的言语或文辞。后指虚假而动听的话;也指说虚假而动听的话。 |
偶一为之 | 偶:偶尔;偶然;为:做;干;之:代词;代某件事。偶尔做一回。 |
作贼心虚 | 虚:怕。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 |
缠绵悱恻 | 缠绵:情感萦绕而不能解脱;悱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无法排遣。后也指诗文情调凄怆而婉转。也作“悱恻缠绵”。 |
本末倒置 | 本:树根;比喻事物的根本;末:树梢;比喻事物的枝节;置:放置。形容把主要的和次要的;重要的和不重要的;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弄颠倒了。 |
有目共睹 | 睹:看见。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。形容极其明显。 |
欺善怕恶 | 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 |
平心而论 | 论:说。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;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。 |
文治武功 | 政绩和战功。指治理国家和对外用兵都功绩显著。旧时多用为对帝王或重臣的赞誉之词。 |
贤母良妻 | 见“贤妻良母”。 |
古里古怪 | 怪异、奇特。 |
平地一声雷 | 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。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。 |
起死回生 | 把快要死的人救活。形容医术高明。也指将没有多少希望的事情挽救回来。 |
屡试不爽 | 屡次试验都不错。 |
飞蛾扑火 | 蛾:像蝴蝶似的昆虫。飞蛾扑到火上。比喻自寻死路;自取灭亡。 |
刮目相看 | 去掉旧的看法;用新眼光看待。 |
竹篮打水一场空 | 比喻费了力没有效果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