染指于鼎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鼎: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,多为圆形,三足两耳。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。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。
出处《左传 宣公四年》:“及食大夫鼋,召子公而弗与也。子公怒,染指于鼎,尝之而出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rǎn zhǐ yú dǐng
注音ㄖㄢˇ ㄓˇ ㄩˊ ㄉ一ㄥˇ
繁体染指於鼎
感情染指于鼎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比喻句。
英语take a share of something one is not entitled to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浪迹江湖(意思解释)
- 炒鱿鱼(意思解释)
- 人才济济(意思解释)
- 力所能及(意思解释)
- 铺张浪费(意思解释)
- 梦幻泡影(意思解释)
- 前因后果(意思解释)
- 背腹受敌(意思解释)
- 形影相顾(意思解释)
- 首身分离(意思解释)
- 三人行,必有我师(意思解释)
- 贫贱不能移(意思解释)
- 到此为止(意思解释)
- 扬威耀武(意思解释)
- 识字知书(意思解释)
- 安眉带眼(意思解释)
- 行不顾言(意思解释)
- 昂藏七尺(意思解释)
- 囚首垢面(意思解释)
- 罪上加罪(意思解释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释)
- 文治武功(意思解释)
- 三个臭皮匠,合成一个诸葛亮(意思解释)
- 子继父业(意思解释)
- 清风劲节(意思解释)
- 任凭风浪起,稳坐钓鱼台(意思解释)
- 袅袅婷婷(意思解释)
- 绿林强盗(意思解释)
※ 染指于鼎的意思解释、染指于鼎是什么意思由稀奇字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鸣锣开道 | 鸣锣:敲锣。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;前面差役敲锣;吆喝行人回避。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。 |
迷而不反 | 迷路后不知回来。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。 |
二百五 | 指傻头傻脑,不很懂事而又倔强莽撞的人。 |
离经辨志 | 读断经书文句,明察圣贤志向。 |
裾马襟牛 |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。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。亦作“襟裾马牛”。 |
歇斯底里 | 情绪异常激动,举止失常。 |
举善荐贤 | 贤:胡才能,有道德的。保举推荐品德好、有才能的人。 |
尘外孤标 | 尘外:世外;孤标:孤立的标志。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质。 |
比众不同 | 与大家相比,大不一样。 |
室迩人遥 | 见“室迩人远”。 |
著手成春 | 著手:动手接触。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。后比喻医术高明。 |
打情卖笑 | 打情骂俏,指男女调情。 |
绵里藏针 | 绵絮里边藏着针。比喻外表温柔;内心尖刻厉害;也比喻柔中有刚。 |
白云苍狗 | 苍狗:黑狗。天上的白云顷刻间变成乌云;像黑狗一样。比喻世事变幻无常。 |
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 | 用公道来回报怨恨,用恩德来回报恩德。 |
各人自扫门前雪,莫管他人瓦上霜 |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。 |
月儿弯弯照九州,几家欢乐几家愁 | 九州:指全中国。月亮普照全中国,而人间苦乐不同,少数人过着吃喝玩乐奢侈豪华的生活,好多人却过着饥寒交迫的苦日子。 |
不问青红皂白 | 比喻不分是非,不问情由。 |
走过场 | 形容办事只在形式上过一下,却不实干。 |
珠联璧合 | 珍珠联成串;美玉合成双。比喻美好的事物。人才聚合在一起。璧:中间有孔的扁圆玉器。 |
识时务者为俊杰 | 意思是能认清时代潮流的,是聪明能干的人。认清时代潮流势,才能成为出色的人物。 |
拆东墙补西墙 | 拆倒东边的墙,以修补西边的墙。比喻临时勉强应付。亦比喻临时救急,不是根本办法。 |
顾影自怜 | 看着影子;自己怜惜自己。原形容孤独失意;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。 |
现实主义 | 注重事实或现实,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|
牛星织女 | 即牛郎织女。 |
息兵罢战 | 兵:打仗。停止或结束战争。 |
步步深入 | 一步一步地进入事物的内部。 |
落荒而逃 | 离开大路;逃向荒野。形容战败后狼狈地逃走。也比喻处于尴尬窘迫境地时狼狈而去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