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有余责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犹死有余辜。
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哀帝纪》:“幸得充位宰相,不能进贤退不肖,以此负国,死有余责。”
例子宋·苏轼《昌化军谢表》:“军讫者并鬼门而东鹜,浮瘴海以南迁,生无还期,死有余责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sǐ yǒu yú zé
注音ㄙˇ 一ㄡˇ ㄩˊ ㄗㄜˊ
繁体死有余責
感情死有余责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罪大恶极。
近义词死有余辜、死有余罪
英语Even death cannot atone for his crimes.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一寸丹心(意思解释)
- 炒鱿鱼(意思解释)
- 眼空一世(意思解释)
- 用心竭力(意思解释)
- 默不做声(意思解释)
- 严刑峻法(意思解释)
- 自强不息(意思解释)
- 三人行,必有我师(意思解释)
- 来踪去迹(意思解释)
- 饥肠辘辘(意思解释)
- 旁征博引(意思解释)
- 贫贱不能移(意思解释)
- 官僚主义(意思解释)
- 十羊九牧(意思解释)
- 语不惊人(意思解释)
- 困而不学(意思解释)
- 本末倒置(意思解释)
- 兄弟阋墙,外御其侮(意思解释)
- 异宝奇珍(意思解释)
- 事与愿违(意思解释)
- 摧身碎首(意思解释)
- 一鼓作气(意思解释)
- 牛郎织女(意思解释)
- 目无全牛(意思解释)
- 扪心自问(意思解释)
- 珠还合浦(意思解释)
- 升官发财(意思解释)
- 时运亨通(意思解释)
※ 死有余责的意思解释、死有余责是什么意思由稀奇字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尽信书不如无书 | 泛指读书不要拘泥于书上或迷信书本。 |
背腹受敌 |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。 |
多多益善 | 益:更加;善:好。越多越好;不厌其多。 |
四书五经 | 四书:亦称四子书,即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;五经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《礼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经典。 |
乌合之众 | 合:聚合;众;许多人。比喻临时杂凑的、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。 |
进本退末 | 本:根本;末:枝节。指重视根本、主要的东西,抑制直接、次要的。 |
疙里疙瘩 | 文字不通畅,物体不平滑很粗糙。 |
功成名就 | 功:功业。就:达到。功绩取得了,名声也有了。 |
蹑手蹑脚 | 蹑:放轻脚步。形容动作很轻;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;或偷偷地跟随。 |
玉卮无当 | 卮:古代盛酒的器皿;当:底。玉杯没有底。后比喻事物华丽而不合实用。 |
心急如焚 | 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。形容心情极其焦急。焚:烧。 |
倦鸟知还 |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;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。 |
走南闯北 | 指走过南方北方不少地方。也泛指闯荡。 |
光前裕后 | 光前:光兴前业;裕后:恩泽流传及子孙。指增光前代;造福后人。形容功绩显著。 |
常年累月 | 长年累月,形容经过的时间很长。 |
妻儿老少 | 见“妻儿老小”。 |
狭路相逢 | 在很窄的路上相遇;没有地方可让。后多用来指仇人相见;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。 |
欺善怕恶 | 欺侮善良者,惧怕凶恶者。 |
融会贯通 | 融会:融合领会;贯通:透彻理解。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;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。 |
生公说法 | 生公:晋末高僧竺道生,世称生公。竺道生解说佛法,能使顽石点头。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,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。 |
珠玉之论 | 形容精辟的言论,卓越的见解。 |
摧身碎首 | 即粉身碎骨。 |
心烦意乱 | 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心绪;心思。 |
离奇古怪 | 十分奇特少见 |
短寿促命 | 短命早死,要命。 |
韩信将兵,多多益善 | 将:统率,指挥。比喻越多越好。 |
散言碎语 | 犹言闲言碎语。 |
子继父业 | 儿子继承父亲的事业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