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止不辱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。
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宣帝纪》:“太傅疏广谓少傅受曰:‘吾闻知止不辱,知足不殆,功成名遂而身退,天之道也。”
例子《元史·察罕传》:“尝以病请告……顾李孟曰:‘知止不辱,今见其人,’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ī zhǐ bù rǔ
注音ㄓ ㄓˇ ㄅㄨˋ ㄖㄨˇ
感情知止不辱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劝人行事不要过分。
近义词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士别三日,刮目相待(意思解释)
- 眼空一世(意思解释)
- 高屋建瓴(意思解释)
- 反唇相稽(意思解释)
- 门当户对(意思解释)
- 自强不息(意思解释)
- 坏法乱纪(意思解释)
- 土木形骸(意思解释)
- 喔咿儒睨(意思解释)
- 古色古香(意思解释)
- 语短情长(意思解释)
- 表里如一(意思解释)
- 将寡兵微(意思解释)
- 今是昨非(意思解释)
- 弟子孩儿(意思解释)
- 熟能生巧(意思解释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释)
- 礼坏乐缺(意思解释)
- 起死回生(意思解释)
- 地丑德齐(意思解释)
- 二三其意(意思解释)
- 通时合变(意思解释)
- 平生莫做亏心事,半夜敲门不吃惊(意思解释)
- 足不出门(意思解释)
- 以夷制夷(意思解释)
- 坑坑洼洼(意思解释)
- 命途多舛(意思解释)
- 末大必折(意思解释)
※ 知止不辱的意思解释、知止不辱是什么意思由稀奇字典提供。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上气不接下气 | 形容因为劳累或焦急而气喘得很厉害。 |
不折不扣 | 折、扣:原为商业用语;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;叫做打折扣。表示完全的、十足的;一点不差。 |
颐指气使 | 颐:腮帮子;指:指挥;气:神气;使:指使。用腮帮子来指挥人;用神气来支使人。 |
斗方名士 | 斗方: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;名士:知名而未出仕的人。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“名士”。旧指冒充风雅的人。 |
黄台之瓜 | 黄台:指《黄台瓜辞》,为唐李贤所作,希望以此感悟高宗及武则天不能再废太子。比喻不堪再摘。 |
长命富贵 |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。 |
正身明法 | 端正自身,严明法纪。 |
劳民伤财 | 劳民:使人民劳累;伤:耗费。既让人民劳累受苦;又耗费了资财。指滥用人力物力;造成浪费。 |
辞简意足 | 简:简要;足:充实,完备。文词简要而内容充实。 |
叫化子 | 乞丐。 |
三长两短 |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事故;现多指死亡。 |
倒悬之危 | 倒悬:象人被倒挂着一样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 |
十全大补 | 药名。含有十种名贵的滋补药物。比喻某项方案或方法对事情有巨大补益。 |
飞檐走壁 |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,能够跳上房檐,越过墙壁。 |
鱼死网破 | 不是鱼死;就是网破。指拼个你死我活。 |
偶一为之 | 偶:偶尔;偶然;为:做;干;之:代词;代某件事。偶尔做一回。 |
作贼心虚 | 虚:怕。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,心里老是不安。 |
骨肉之亲 | 骨肉:骨和肉,比喻至亲;亲:亲爱。比喻父母、兄弟、子女之间相亲相爱的关系。 |
拔苗助长 |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,急于求成,反而坏事。 |
钻木取火 | 硬木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,靠摩擦取火。 |
文山会海 | 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。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员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事与愿违 | 事实与愿望相反。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。 |
心烦意乱 | 心情烦躁;思绪纷乱。形容内心烦闷焦躁。烦:烦躁;意:心绪;心思。 |
笑貌声音 | 笑貌:表情;声音:谈吐。指人的言谈、态度等。 |
超然绝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谓远过于寻常之辈。汉·班固《为第五伦荐谢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贤,实有伦序,采之于今,超然绝俗,诚社稷之蓍龟,大汉之栋甍。”宋·陆游《与姜特立书》:“《茧庵记》及《初营》、《落成》二诗,大老手笔,超然绝俗。” |
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 | 铄金:熔化金属;积毁:积累的毁谤;销骨:熔化骨头。众人的言论能够熔化金属,纷纷而来的毁谤足以致人于死地。比喻舆论力量的强大。 |
万变不离其宗 | 宗:宗旨、目的。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,其本质或目的不变。 |